推荐产品
recommended products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公司地址:石基镇金山大道南侧华创动漫产业园
电话:400-030-2780
传真:020-38289802
邮箱:153654202@qq.com
【朗读亭】介绍专题页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浩田资讯 » 【朗读亭】介绍专题页学生排队使用朗读亭 寄语朗读亭传递正能量
发布时间:2018-05-31点击:
“我们去朗读亭吧。”这句话近来正成为众多汕头二中学子口中的流行语。在汕头市第二中学主校区内的一角,矗立着汕头第一座朗读亭,这是去年10月份由该校1981届初三(6)班校友出资捐赠的,它成了不少爱好文学和朗读的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。
不论是朗读经典名篇,亦或是吟咏诗词,每个有朗读意愿的学生都可以步入其中,在亭子里待上几分钟,朗诵点儿什么。这一刻,朗读无关技巧、无关天赋,只为聆听自己的声音,跟真实的自我交流……近日,本报记者来到二中校园,与学生对话,挖掘朗读者背后的故事。对他们而言,在朗读中不断成长和收获,颇与认识自我、提升自我、超越自我的路途一脉相承。
学生排队使用朗读亭
朗读热潮营造浓厚文化氛围
周四下午,正值课间休息时间,二中朗读亭外,已经有好几个学生在排队等候朗读。这座外形古朴的亭子高约3米、宽约1.6米,酷似一座老式电话亭。朗读亭四周以隔音玻璃围成,原木色的装潢,营造出一方安静典雅的朗读空间。亭子内不大,面积约有3平方米,设有专业的麦克风和录音设备。门一关,周围一下子变得静谧起来,朗读一开始,只有自己的声音和空气在交融。
刚从朗读亭中走出来的学生郑晓彤还在回味着刚才的美好:“在这儿朗读《诗经》中的一篇《子衿》,一个个汉字变成了有生命力的、鲜活的音符,自由跳动,这种感觉真好。”这位女同学表示,能在校园的一角,大声朗诵这些几千年前的诗篇,自然是别有诗意,“太有意思了,如果不是因为后面排着那么多人,我真想再读两首。”高三学生杨新儒手里拿着自己从小就喜欢的一篇高尔基作品《海燕》,他为记者读了文中的一段:“这是勇敢的海燕,在怒吼的大海上,在闪电中间,高傲地飞翔;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—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!”
这座备受学生欢迎的朗读亭由学校交给广播站的学生管理。同学们告诉记者,排队最久的时候,超过半小时,“有的同学是一个人进去,也有几个同学一起进去,大家都读得很开心,超过5分钟我们会稍微提醒一下,毕竟后面还排着很多人”。对于这些爱好朗读的学生而言,即便漫长等待,但大家并未抱怨,“只要能往亭子里一站,尽情地去朗读自己喜欢的名篇佳作,长时间的等待便有了价值”。
汕头二中校长谭飞鹏介绍,朗读亭是二中打造书香校园的一部分。“在朗读亭内聆听文学的声音、经典的声音,帮助孩子们重新找到读书的乐趣和价值,希望朗读亭成为学校里更多学生亲近阅读的契机,让他们熏陶在真善美的文字中,以德润身、以文化人。” 谭飞鹏说,所有朗读者都会被录像和录音,学生可以浏览别人朗读的作品,一些优秀作品还会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。
据了解,设立朗读亭的灵感来自央视热门节目《朗读者》,这种小亭子而今风靡全国多地,二中朗读亭则在汕头属于首座。不过,谭飞鹏认为,这绝不是赶时髦,二中建朗读亭,是因为一直以来,朗读和阅读都是二中的好传统。“每年,学校都会定期组织朗诵沙龙和参加朗诵比赛,为爱好朗诵的同学提供各种校内外朗诵实践的机会,促进同学之间在朗诵方面的学习、交流和提高,使喜爱朗诵的同学将朗诵的爱好培养成一门特长”。
谭飞鹏说,浓厚的读书氛围,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他们的一生。
返校校友畅谈往事情怀
毕业学子为后辈加油鼓劲
“二中,你是我的骄傲!”在朗读亭内的电脑设备前,汕头二中团委书记李燕华为记者打开一段录制视频,几个中年人对着麦克风喊出了自己的心声。原来是今年“校友接待日”活动的时候,许多毕业已久的老校友进入到朗读亭内,分享自己当年的校园生活和情怀。
一位白发苍苍、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进了朗读亭,他已阔别二中41年之久,他将自己对母校的记忆以及深厚感情用铿锵有力地语调朗读出来:“遥想当年,还盛行‘读书无用论’,但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二中,仍能感受到浓浓的书卷气息。校园内不缺学而不厌认真读书的学生,更不缺诲人不倦用心教书的老师……岁月沧桑,二中永远在我心中。衷心祝愿校园这方‘厚土’永远厚德载物,永远焕发活力。”
1992届初三(3)班的洪淑芸朗读了自己回忆母校时创作的文章《那些美丽的种子》,文中尽情叙写自己难以忘怀的青春旧事。她回味了学生时期老师对自己的重要影响,“现在想想,很多老师给我播撒了许多美丽的种子,在我心里生根发芽。” 她想借此机会,表达对二中老师的敬意。
在二中毕业后的第三个年头,2015届的罗丹妮专门在朗读亭留下“生活就像海洋,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”这句话,寄语这里的学子。她说,这句马克思名言,小时候就被她当作学习奋斗的座右铭,并坚持至今,这不仅是她对自己的要求,更是对一代代青年学子的殷殷期望。
陈扬在大学主修传媒播音主持专业,热爱朗诵的他选取了美国作家玛丽·奥利弗的诗作《旅程》,“星星穿透云层散发着光辉,一个新的声音出现了,你慢慢意识到,这是你自己的声音……”陈扬说,他希望用这篇诗歌来为师弟师妹们加油打气,也是对自己的督促和提醒。
谁的青春不迷茫?
朗读亭内用声音传递正能量
青春充满着迷茫、冲动和探索,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合理度过这个人生中的特殊年华,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题。李燕华注意到,有个别学生把朗读亭当作宣泄情感的地方,有一位学生就在考试失利当天来这里抱怨英语试卷太难了,这让她觉得,朗读亭对于学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寄托之所。“朗读亭有私密性,学生更愿意在这里发出声音,特别是对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,直抒胸臆更有利于情感表达。学校的心理老师也可以据此找到这些学生,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。”
“要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但有一个法门,这就是,先谦卑低调,做一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人,踏踏实实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,先不要去羡慕或怨恨他人和社会,而是充实自己,让自己成为一个文明有修养内涵丰富的人。有了这些坚实踏实的基础,人生才有质变的资本,才可能逐渐进入人生佳境。”二中广播站的播音员肖佳妍经常选择在朗读亭朗读一些“心灵鸡汤”,借此分享给其他同学。她相信,这些励志的话语能够给人带来动力,赐予人正能量去面对未知的未来,“风雨人生,超越自己,把微笑写在脸上,把忧伤留给昨天。”
蔡静敏是学校里知名的诗歌爱好者,平时她用文字传递正能量,这次她希望用声音来传递。她读了自己创作的作品《青春》,“……生活和青春都没有坐享其成,要么沉沦,要么奋起,梦想个轰轰烈烈,拼搏个彻彻底底”她希望通过这首诗歌告诉其他人:梦想看似遥不可及,但起点其实永远就在脚下,读书会遇到更好的自己。
朗读亭外,队伍还很长,每个人都怀揣着心语和情感,希望可以透过那座小亭子,传递一种声音,更传递一种能量。
作者 | 本报记者 姚之瀚 摄影报道
来源: 特区青年报
推荐阅读: